无惧“加税”,福耀玻璃美国业务扭亏为盈

汽车K线
关注

精彩导读:从福耀玻璃2017年的表现来看,曹德旺放言“美国随便加税,不赚钱就不卖”确实是有底气的,这不仅是因为其美国业务扭亏为盈,更是因为其自身的行业龙头地位。

近日,汽车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福耀玻璃,交出了一份颇有看点的2017年财报。财报显示,2017年福耀玻璃营业收入为187.16亿元,同比增长12.60%;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1.49亿元,同比增长0.14%;每股基本收益1.26元,同比增长0.8%。

同时,福耀玻璃2017年利润总额为36.8亿元,同比下滑6.12%,但其下滑原因并非来自主营业务经营不利,而是来自于汇兑损失。数字显示,受人民币升值影响,福耀玻璃2017年汇兑损失人民币3.88亿元。若扣除此因素,2017年其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.52%。

从财报来看,福耀玻璃2017年主营业务稳中有升,而其美国业务的扭亏为盈成为一大亮点。2017年,福耀玻璃美国公司营业收入为3.1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0亿元),实现净利润75.45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508.20万元),而去年上半年其美国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。

有观点指出,福耀玻璃的海外业务,以及中美商贸关系不稳定性是其隐患。不过,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并不这么认为,在2017年财报发布后不久的业绩说明会上,曹德旺坦言“美国随便增加关税,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”。

汽车K线认为,曹德旺此言并非狂妄自大,福耀玻璃确实有底气这么做。

业务稳步向上,机构看好长期发展

财报显示,福耀玻璃的营业收入、净利润、毛利率、净利率等数据,连续几年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,且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显示出福耀玻璃自身业务的稳定和健康。

具体来看,福耀玻璃连续5年毛利率在40%以上,处于行业前列水平;2017年,福耀玻璃毛利率为42.76%,微跌0.31个百分点。2017年其净利率为16.82%,同比下滑2.09个百分点。

汽车玻璃仍然是其最主要的业务,2017年福耀的汽车玻璃销量为1.13亿平方米,同比增长6.3%;汽车玻璃营业收入为178.68亿元,同比增长10.67%,占其营业收入的98.23%,毛利率为36.9%,同比减少0.73个百分点。

虽然毛利率有所下降,但2017年福耀的汽车玻璃可以说的上是“量价齐涨”。数据显示,其汽车玻璃单价提升约4.1%,这与其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有关。

中银国际认为,2017年福耀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2016年的30%提升至33%,而未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提升。

万联证券认为,高附加值玻璃如HUD抬头显玻璃、隔音玻璃、SPD调光玻璃、超紫外线隔绝玻璃等产品,目前在中低端车型中并未明显展开,而随着消费升级,这些高附加值玻璃渗透率会提升,公司汽车玻璃产品均价有望继续提升。

同时,福耀玻璃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是一大亮点。2017年福耀国内业务营业收入为115.72亿元,同比增长8.41%,占比61.83%;国外业务营业收入为66.19亿元,同比增长17.86%,占比为35.37%,提升1.57个百分点。

其中福耀美国工厂的扭亏为盈贡献巨大。2017年福耀美国工厂净利润约为75.45万美元,而其上半年还亏损1044万美元,国泰君安测算认为,2017年下半年福耀玻璃美国工厂月均盈利185万美元,盈利能力爬坡。

与国泰君安意见相似的机构很多,大部分机构都看好福耀玻璃2018年美国业务的表现。

无惧风险,海外业务持续拓展

2016年底,曹德旺关于中国企业税收负担太重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,并带来了“曹德旺跑了”的大讨论,曹德旺也获得了“曹跑跑”的称号,福耀玻璃的海外布局也一时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。

对于曹德旺的言论,舆论褒贬不一,但从财报来看,海外业务确实已经成了福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有机构认为,其海外业务收入或许很快会超过其国内业务收入,而曹德旺也表示,福耀的海外扩张之路将继续。

目前,福耀玻璃在美国已经建成汽车玻璃产能约300万套,中银国际预计,其后续250万套有望在2019年完全投产。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,福耀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20%,并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
据曹德旺透露,福耀目前海外投资占公司整体投资的40%,随着海外客户对福耀需求的增加,福耀的海外投资也将进一步发展。福耀未来投资重点在欧美市场——福耀已经在德国投资新建了一个场地,今后将继续加大在欧洲的投资。

美国工厂扭亏为盈、后续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投资,这或许就是福耀无惧美国增加关税的底气所在,而最重要的是福耀自身的实力。有机构认为,福耀的产品具有较强不可替代性,因此曹德旺才敢说“不赚钱就不卖”。

此外,福耀玻璃及机构也都提示了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减缓、美国工厂盈利不及预期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。

汽车K线认为,福耀玻璃的经营之稳健、曹德旺的企业家责任感都值得称道。连续三年福耀玻璃分红金额都高达18亿左右,占净利润比例均超过50%,而且还成了中国零部件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典范。这样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不仅让投资者,也让国人乐见。

声明: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